學堂即將開課

慶幸有春節這個長假期,我才有時間整理岐黃景略。一個剛開張的網站,有諸多事情要跟進,有的更是突發,要急著處理。現在,似乎運作得尚算可以,我也安心一點。在此,我向大家宣佈一個好消息,就是從2月10日(年初一)至20日,合共11天的時間裏,岐黃景略已累積了570次造訪,2424次瀏覽量,會員也有68個了。這個成績,我是很滿意的了。不過,還未夠啊,還請大家繼續支持。

網站的事上了軌道,我開始蠢蠢欲動,想告訴大家「中醫是甚麼?」

這是一個很基本,卻很難回答的問題。想當年,自己在中醫系讀了五年,到畢業之時,還未搞得清楚。執業至今,將近九年,直到最近一年半載,我才敢說,我似乎真的知道中醫是甚麼了。我說似乎,是因為仍有不確定性。中醫太高深,我不敢說得太絕對。正如我上一篇網誌《嘗試》所講,我要告訴大家「中醫是甚麼?」現在要開始了,不日之內,岐黃景略將會開設新欄目──「學堂」,專門講授「中醫是甚麼?」還請大家留意。

在「學堂」中,我會將中醫的諸多理論告訴大家,如陰陽、五行、五臟、六腑、氣血津液、風寒暑濕燥火等。這些都是中醫學的專有名詞,也是中醫師經常掛在口邊,用來解釋病情的述語。你求診中醫,若不懂得一些,怎能跟醫師溝通,明白醫師在說甚麼?

「這些理論好像很深奧啊!我能看得懂嗎?」

放心!如果你識字的話,應該看得懂。當然,有時候你可能要讀兩遍才能明白,但也只是讀多次而已,重點是你會讀得懂,看得明。當然,我得絞盡腦汁,盡量說得淺白易明。若你還看不懂,就是我的問題。

「我需要明白中醫醫理嗎?診症開藥的又不是我。」

這個,我倒要問你:湯藥吃進你的肚子,你真的沒有一絲好奇心,想知醫師如何判斷病情,如何考慮藥方嗎?

「我從來不看中醫的,有需要學習中醫醫理嗎?」

若你想在待人處事,甚至事業方面更成功,就要學一點中醫醫理了。

「……」

其實,我要說的,是中醫醫理背後的哲學──中國的古哲學。正統的中醫學,是中國哲學的衍生物,伴著中華大地度過一個又一個世紀。中醫學從《黃帝內經》問世至今二千多年,一直浸淫在中國文化哲學之中,故帶著濃厚的中國文史哲氣息。一路學習中醫理論,你會發現,除了我們現在慣用的西方哲學外,原來還有另一套同樣精彩,卻被我們遺忘了的思維方式,足以填補這方面的不足。我保證,這些哲學觀會很有趣,很精彩,而且會給你智慧。(若你讀後還是覺得沉悶,請不要告訴我,免得我傷心死!)

「但我對中醫完全不感興趣啊。」

真的不感興趣?

「不感興趣。」

但你在看岐黃景略呢。不感興趣,來岐黃景略作甚?

「算你說得通!但何時才能看閱『學堂』文章?」

很快!這個星期內,「學堂」就開學了!

如此硬銷,未知你會否來「學堂」一趟呢?還請稍等,不日開課。

 

另外,應某位岐黃之友的要求,我已在《無故發燒》、《痘疹》和《痛經》三篇文章中加了一些簡單食療。有興趣者,可以再造訪這三篇。

 

最後,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