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的話

2013年6月23日,岐黃景略中醫診所正式開張。已經試業兩天,今天才是正式開張的日子。場面嘛,比我想像中熱鬧得多,令人振奮。在此,我深深感謝大家,放心,我會繼續為中醫努力。且看今天的盛況:
DSCF4915

開張日,我當然要出來致辭。我沒有準備甚麼講稿,但我頗滿意今天的演講。何解?因為,我是隨心而講的,我只是將自己的理念講出來而已,已經了然於胸,根本不必甚麼準備。

坦白說,我之所以創辦岐黃景略,並不為賺錢。若要賺錢,我在以前診所所賺的,已經很足夠。即使要自立門戶,大可以找一個細單位,請1-2個姑娘,已能夠賺很多錢。現在,我要追求的,是另一個層次的東西。在此,我必須解釋一下「岐黃景略」有甚麼意思,這代表了我的理想,我的夢。

相信大家在求診中醫時,會有一個感覺,就是不同中醫對同一個病人的看法,竟可以很不同。基本上,你看十位中醫,可能會得出十個不同的診斷,甲醫師說你熱,乙醫師說你寒,丙醫師說你濕,丁醫師說你燥。這些判斷,可以很矛盾,甚至互相否定,然而真理只有一個,代表這十位中醫之間,只有一位是對的,甚至,可能十位全都錯了。如此看來,中醫真的不可靠。但如果同一位病人求診十位西醫的話,相信西醫們的判斷不會出現重大分歧。這是由於,每位西醫,其學術源頭都是一樣的,由解剖學開始,然後是生理學、病理學……這幾個學科,是西醫的根。每位西醫醫生,都從這個根吸收養份,一切醫學基礎和技術,全都在這個根之上建立起來。但中醫呢?可以說出一個悲哀的事實,就是現在的中醫學,是沒有根的。不是不是,不是中醫學沒有根,而是每位中醫師的理論,都沒有根。

若以學醫的途徑來而論,香港的中醫師,主要有三大門路。有的,由父祖傳授,成為祖傳中醫;有的,在藥材舖做了幾十年掌櫃,看藥方多了,就成為中醫師;有的,則在學院讀書畢業,考牌成功而成為中醫師。大家學醫的途徑不同,對中醫學,對疾病的看法,也就不同。這就造成了彼此間不同的見解,不同的門派。的確,中醫很多不同門派,較常聽到的,就是經方派、火神派、時方派、寒涼派,彼此間爭拗不斷。然而,我個人認為門派之爭很無謂。一門成熟的學科,根本不應有甚麼門派,我也未聽過西醫有甚麼門派。

要消除門戶之見,我們需要追溯中醫的根。作為祖傳中醫的,其醫術由父親或祖父而來,但他們的醫術呢?可能由曾祖而來。那麼曾祖又怎學醫?曾祖的父親、祖父和曾祖又怎樣學醫?最後,原來祖傳中醫的學問與醫術,都來自前人。由掌櫃而成為醫師的,學醫的過程就是觀摩其他醫師的方,去蕪存菁,成為自己的藥方,但別人的方又怎樣來?還不是其他的別人的方嗎?那麼這些方又怎樣來?最後,還是參考前人的方。學院畢業的中醫師,其醫學理論由教材而來,但寫教材的人,又參考甚麼書?可能參考明清民國時期的書,但明清民國時期的書,其作者又參考甚麼書?可能是唐宋醫家的著作,那麼唐宋醫家又參考甚麼書?最後最後,還是參考他們的前人的著作。沿著時間軸一路往上追溯,我們會發現,原來一切的醫家,盡管直接學醫的方法不同,其學術源頭都是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。

我創辦的診所叫岐黃景略;我創辦的網站,也叫岐黃景略,但我本身不姓黃,卻以岐黃景略的名號來幹一番事業。原因嘛,就在於中醫學的根──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了。這也是我一再強調的經典,《岐黃景略》的英文名,是Chinese Medicine In Classics,正是「經典裏的中醫」的意思。

《黃帝內經》是秦漢時期的鉅著,內有兩位主角──黃帝與岐伯。黃帝是古代中國的領袖,中國人之所以自稱黃帝子孫,正因為黃帝,而岐伯,就是黃帝的醫官。整部《黃帝內經》,就由黃帝提出醫學問題,然後岐伯回答醫學問題來寫成,彼此一來一往,一問一答之間,道出了人身的運作方式,和天地人的互動關係。《黃帝內經》的出現,使中醫學奠定了基礎,所以,中醫又稱為「岐黃之術」。

《黃帝內經》談道理的多,但具體的診治方法,卻較少提及,直至東漢末年,出現了一位超厲害的醫家,名叫張仲景,他寫了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,使中醫在診和治方面都完備了。在書中,仲景敍述了很多病,同時又附載了各病的治療方劑。而仲景以不同藥物組合方劑的做法,也一直沿用至今。仲景對後世影響很大,仲景之方,被後人尊稱為「經方」,正是經典之方的意思。今天,大家熟悉的葛根湯、小柴胡湯、金匱腎氣丸等配方,都是經方。

可以說,中醫的源頭,就是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。這是中醫的根,中醫的靈魂。現在的中醫界,之所以有門戶之見,皆因大家都沒有從中醫的源頭上去學習。大家都只是挾著自家的一招半式,然後自吹自擂,互相抨擊對方,卻沒有想過,其實每個門派,都只是枝末,就像一棵大樹的不同枝條。但這些枝條,都在根幹之上成長而成。如果說各個中醫門派都是枝末的話,則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就是中醫的根幹,中醫的靈魂。如果大家都從源頭上學習中醫,將根本打好,就不會出現今日的四分五裂局面,大家的學術根基,就能夠統一。這是我一再強調的正統中醫──由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而來的中醫學,才是正統。根本,中醫就只有這個派別,既然只有這一派,就根本沒有派別之分。中醫就是中醫,就是正統的中醫,只此一家,別無分店。為此,我作了一首對聯,掛在診所的大廳:
養生無二法,法天地四時,
醫門唯一宗,宗岐黃仲景。

的確,養生只有一個方法,就是效法天地四時的變動,這是《黃帝內經》的中心思想,從此建立的中醫學,也應只有一宗,就是承傳岐黃和仲景理論的正統中醫。

我這裏叫作「岐黃景略」,就是強調中醫的根,「岐黃」代表《黃帝內經》,「景」是張仲景,「略」是《金匱要略》,統統都是中醫的重要經典和重要人物。我就是要將這正統的中醫學發揚光大。但若要圓夢,則必須有一套長遠的方略,這也是岐黃景略的意思。「岐黃」,就是岐黃之術,即是中醫;「景」,有長遠,遠大的意思,就像光景、風景、景氣等;「略」,就是一套周詳慎密的方略。要將岐黃之術發揚光大,的確需要長遠的方略。這,就是岐黃景略的另一層意義。

「岐黃景略」四字,承載著我的夢想。但我想在追求夢想的路上,多一位同行者。他姓麥,會在七月加入岐黃景略團隊,一同去尋夢。可以的話,我還想有第二位、第三位……大家有著共同的信念,讓正統中醫成為一股洪流,改變整個業界,造福人群。的確,我確信中醫是好東西,所以很想將正統的中醫發揚光大,讓每個人都能認識,在遇到健康問題的時候,大家會多一個選擇。

今天來了很多賓客,既有親戚,又有同窗好友,也有一些很熟絡的病人,還有網上認識的朋友,還有……總之很多,差一點「迫爆場」。實在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,你們到來,相信你們認同我的理念,放心!我會努力,將理念付諸實行。

在此,順道預告一下,岐黃景略將在九月開班,第一期,會先講中醫的原理,保證絕對有趣,絕對實用。詳情嘛,請留意岐黃景略中醫網的通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