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疹
疾病,總令人辛苦。不同的病有不同的辛苦之處,未患過該病的人,難以明白當中感受。我雖然也未曾感受過各種病苦 (當然我也不希望真能領略到),但做臨床久了,病人見得多了,自然知道某些病真的折磨人。濕疹就是其中之一。
「濕疹不就是痕癢而已,有何辛苦?」
會這樣問的人,很明顯不曉得濕疹的苦楚。不錯,濕疹就是痕癢,日痕夜痕,瘋狂地
痕,痕到不能入睡,叫人忍不住日抓夜抓,抓到全身沒一寸好肉,傷痕累累,且患處皮膚增厚,滲出血水黃液,引人注意,別人容易投以奇異眼光,令你自慚形穢。稍吃錯一點,情緒煩躁一點,病況就會急轉直下,令人不敢吃,不敢有喜怒哀樂,連最基本的權利都被剝奪。這樣的病,夠不夠折磨?
「好了!我知道這病真的很慘,那要怎樣治療?」
總病機──濕
且慢!我們先來分析病機吧。病機不明,從何論治?
濕疹一病,在病名上已經說明,重點在濕。所謂濕,就是停滯不動的水。流暢的水謂之津液,不流暢的水謂之濕。而疹之一字,意指凸出來的損患皮膚,或成點狀,或成片狀,簡言之,就是凸出來,撫之礙手的皮損。濕疹之病,其實就是水液停聚於皮中,至使皮膚外凸,而造成皮損。這是總病機。
「那麼?排走皮下的水份不就了結了嗎?」
說得真容易,但真的治起來,卻有三難。首先,水能積於局部皮膚,同時也能積於全身各部,基本上,患濕疹的人,全身的水循環都不好。我們要治的,不是局部的水循環,而是整個人身的水循環。要完成這項工程,可不容易。這是治本之法,同時,也是第一難。
三難
其次就要治理局部皮損,水份久積,結聚則成痰飲;積水浸淫,令患處血液不暢,就產生瘀;陽氣也過不了,鬱積於局部,就產生熱;熱則煎熬津液,令局部水份乾枯,故生燥;不通了,負責疏泄的肝木必然亢奮,欲使之通,肝亢欲通而始終不通,則成肝鬱,鬱而生風;阻塞日久,局部失於溫養,於是生寒,皮膚變乾變硬變厚,就是寒的證據。在患濕疹的地方,極易發生痰、瘀、熱、燥、風、寒等問題,或交替蹂躙,或同時為害,情況複雜如此,要周旋其中,切中重點,可不是易事。這是治標之法,也是第二難。這一難,比第一難更難。
第三難,就是病者的配合。一來,要將全身的水循環調理好,將會曠日費時,不是每位患者都有這樣的耐性。二來,如上段所說,局部的病情是複雜的,很難面面俱圓,也可以變化急速,因此,在治療的過程裏,必然會有點反覆,挑戰患者的信心。雖然,隨著病情改善,反覆的次數會越來越少,而且每次反覆的程度也會越來越輕,但人處低谷,始終信心薄弱。
總治則
「哦!有這三難,濕疹的確難治……那麼,是否沒辦法?」
也不必這麼悲觀,治療濕疹有個總治則,只要緊握這治則,總能治好。這治則就是健脾。我剛才不是說過,濕疹是水濕堆積於皮下嗎?要排走積水,我們可用利水藥,這是對症之法,卻不是治本之法。凡有水濕,當思健脾。哪臟主宰水液運輸?就是脾嘛。脾好了,水份不再堆積,全身散布,雨露均霑,哪來濕?無濕,哪來濕疹?健脾,是治濕的總法則。
另外,局部皮損之所以病情複雜,痰、瘀、熱、燥、風、寒各據一方,就是因為脾虛,不能運化協調嘛。若能調而和之,陰液陽氣能水乳交融,運動暢順,則痰瘀熱燥風寒等就能相互融和,消失於無形,皮損隨之自癒。所以,就局部而言,也是要健脾。
在健脾的基礎上,我們再靈活應對,審視其他兼有的病機,濕重則除濕,痰聚則化痰,瘀阻則活血,熱則清之,燥則潤之,風則祛之,寒則溫之,視病者當時情況,而施以各種針對性治則,務求盡快舒緩患者之苦。這個,就是治療濕疹的大法了。但說來說去,還是要健脾為主,即使其他病機很突出,必須急治,也不能使用損害脾臟方藥,清熱不可傷脾陽,潤燥不可滯脾運,溫寒不可損脾陰,否則,即使病情減輕,此病亦永無治癒之日了。
戒口
談到戒口問題,也是濕疹患者另一個痛苦之處。如果我將一切可能令病情加重的食物統統列出來,而患者又真的依足戒食的話,恐怕這人最終會餓死,或戒口戒得抑鬱而尋死。在這裏,我只建議患濕疹的人少食水產、菇菌和奶類,因此,此三類都正正犯了濕疹的大忌──濕。水產類食物主要包括魚、蝦、蟹、貝殼等,牠們產於水中,本身就濕,尤其甲殼動物難消化,傷脾。菇菌之所以不宜,因這些東西長於陰暗潮濕的地方,本身稟受濕性,使人水液停聚。奶類嘛,根本就很難消化,傷脾之甚,加之營養太豐富,滯脾之甚。
哦!幾乎忘了,還有一切冰凍之物,最好不要吃,越吃人越冷,水份越不流動,濕越積,濕疹就不必治療了。這點不難理解,天寒地凍,河水會結冰,不流動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