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溫

一到春天,人們就容易生病,一病,又很易發燒,一燒,體溫每每在39度以上。這種春天發生的急性發熱病,中醫稱作春溫。春溫,是原汁原味的中醫病名。一個中醫的春溫病,包括多種西醫的病,如上呼吸道感染、流感、肺炎、扁桃腺炎、麻疹和猩紅熱等。這可以看到,西醫善分,將疾病越分越細;中醫善合,將各種疾病歸納為一兩個病,以一兩個總病機概括之。

說回春溫,其病徵很多,卻以發熱為特點,可同時兼有咳嗽、喘促、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、頭痛、周身骨痛、腰痛、下肢無力、失眠和精神疲乏等症狀。這個發熱,不是普通37.5度,而是39度以上,而且,可以是半天之間就燒得如此之高。另外,還有一種重點,就是具備傳染性。

啊!那怎辦?

在說明怎辦之前,先要理解春溫是一個怎樣的病。

溫病病機

春溫,就是春天的溫病。這有兩個重要內容:春天和溫病。我們先談論後者。

人身五臟,各司其職,肝主疏泄,像春天;心主煊通,像夏天;肺主收歛 (或曰肅降),像秋天;腎主封藏,像冬天;脾主運化,像季節變換之時 (古時叫作長夏)。五臟的運作,就像自然界的季節輪替一樣。五臟調和,則陰陽調和,氣血流暢,人就健康。任何一臟強了或弱了,都會破壞整個動態平衡,人就生病。

當中,肝主疏泄而像春。疏泄,就是疏而泄之,保持人身陰陽疏通而往上往外泄動的意思。肝疏泄得佳,氣血就會往外走動,連人體最遠端的地方都會溫暖起來 (有身暖而四肢不溫者,即是疏泄不足)。這個情況,同樣發生在春天的自然界中。春天之時,自然界的陰陽同樣往上往外疏泄,地面因而變得和暖溫潤。故曰:「肝主疏泄而像春」。若以氣溫而言,四季的變化,是春季溫暖、夏季炎熱、秋季涼爽、冬季寒冽。不錯,春天的特性是溫,肝像春,因而肝的特性也是溫。

一旦肝太強悍,疏泄太過,人體陰液陽氣外泄,就形成溫病。溫是正常的疏泄,現在多了個「病」字,就是不正常的疏泄,或疏泄之甚,或疏泄甚矣的意思。

溫病之名,取得甚妙。但患溫病之人,卻感覺不妙。

 溫病的症狀

此病由疏泄太過而來,患者的氣血大量外泄,於是體溫升高。疏泄太過,敗壞了肺的肅降作用,肺金不收,就會咳,而且大咳特咳,甚至喘促;大腸也屬肺金,大腸不收則出現水瀉;鼻子也屬肺金,不收則鼻水長流,噴嚏不止;皮膚也屬肺金,皮膚不收則汗出不止,或出現痕癢的痘疹,或紅斑;氣血散而不收,浮熱騷擾心神,當然睡得很差。以上的,全是陰陽外泄所引起的表實熱。但我們不能忘記表實熱的背後,就是裏虛寒。陰陽大量外泄,充斥人身表面,當然表熱,表實。但裏面呢?裏面被掏空了,變得陰陽衰少,於是腸胃停頓,氣短喘促,疲憊非常。這是外熱內寒,治法是歛陰陽,益中氣。

春天的影響

溫病病機就是這樣。而本篇說的春溫,就是發生在春天的溫病。

咦?何以要強調春天?春天的溫病,跟其他季節的溫病有甚麼不同?

有不同的,否則,何以要叫作春溫?上文說過,肝的作用是疏泄,而春天也是疏泄的季節。天人一氣,在疏泄的季節裏,人們的疏泄作用會被自然界所引動,因而疏泄增強。即是說,每年的春天,人人的肝都會變得強悍,令疏泄作用增加。這時候,若我們患了溫病,則病勢會特別凶險。這是由於溫病的本質是疏泄太過,而春季又是疏泄的季節。自然界的疏泄,更增人身的疏泄,這時的溫病,是疏泄之中又增疏泄,因此病勢更盛,體溫更高,裏虛也更嚴重,一旦虛脫,就出現喘脫,或休克,或DIC,或心室顫震等危候,隨時死亡。這是春溫的危急之處。

另外,又因為春天疏泄,人人感之,故大家都較易發生溫病。有時候,隨時一家大小全都病了。這一方面由於大家都處身同樣的季節之中,另一方面,也由於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感應。家中一旦有人患了溫病,此人的疏泄之氣即能引動其他家人,令大家都疏泄起來,加上春天的疏泄,故病倒者眾,形成大流行病 (古時稱作瘟疫)。這是中醫對傳染病、流行病的看法,與西醫大異。

 防治法

溫病的治療,以收歛為主。這是收其所疏,歛其所泄的意思,同時,收歛也是補肺的意思,肺主收歛 (即肅降) 是也。另外,還得補脾補腎補中,使裏不虛脫。這是溫病的總治則,若病發於春,則用藥更要重劑,且要靈活變通,方能將患者救治。這是治溫的大方向,有很多中藥都能做到這種效果,但確實要用何方,使何藥,還得臨床看診,據脈判斷才能決定。如此急病,我也不建議大家自行用藥。不過,我可以給一些預防溫病的建議。這些建議,見於筆者的舊文,各位可參看岐黃館的《冬不藏陽》和岐黃景略的《新沙士》,網址如下:

《冬不藏陽》:http://blog.yahoo.com/_H6UGK2JG4SDBD5YBQ7IMOS6ZUU/articles/873148/index

《新沙士》:http://www.cmedinclassics.hk/%E6%96%B0%E6%B2%99%E5%A3%AB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