哮喘

這是反覆外感,卻沒有徹底治癒的結果。

外感,初起多數頭痛、咽痛、惡寒發熱。當這些症狀好了,最後就是咳,而且有痰。這是外感的過程,而咳嗽是最後的一個階段,排出了痰,咳嗽也就自然消失。可是,咳嗽的過程同樣令人痛苦,可以日咳夜咳,自己辛苦的同時,也吵得全家不能安枕。而且,自03年沙士之後,咳嗽變得很討人厭,一咳起來,會遭人白眼,被人歧視。患了咳嗽,人們心中所想的,多數都是如何止咳。

為何要咳?

然而,在止咳之前,可有想過身體為何會咳?

咳嗽原因眾多,最常見的就是外感的後遺症。這種咳嗽,說到底,就是外感好了,身體打完仗,卻留下大量廢物,肺臟需要將之清除。對肺來說,咳嗽是一種直接而有效的清潔方法,能吐出大塊大塊的痰便最好。咳了一陣,肺臟排完了廢物,咳嗽就會自動停止。

這是正常的情況。然而,由於咳嗽既辛苦又乞人憎,現代人就會用各種方法速速止咳。不問咳之由來,徒以強硬手法止咳,必然要出亂子。

哮喘的形成與發展

外感一次,最後咳嗽,肺欲排出廢物,卻被止咳藥阻止了。咳嗽便「好了」,然後停藥,沒了藥物的抑制,肺又欲將廢物排出,結果咳嗽又來。於是,人們又要將之止住,之後又「好了」,再停藥,結果又咳,又要服止咳藥。三番四次之後,肺臟屈服了,容忍痰液停留而不再排痰,結果咳嗽便真的「好了」。第二次外感,最後又是咳嗽,又被藥物止住。然後停藥,又復咳,又服藥止咳……最後肺又屈服了,咳嗽「好了」。第三次外感,最後又是咳,再以止咳收場……第四次、第五次……一次又一次的案件重演,肺欲清痰而不得,痰液便一直儲留肺中,越積越多,肺臟的空間越來越小,原本清淨之境,變得污煙瘴氣。肺臟吸收新鮮空氣的空間太少,呼吸就出問題,導致體能下降,稍動便氣喘如牛。

更要命的,是這時候再來一個外感。外邪襲於表,宿痰困於裏,內外交迫,小兒立即呼吸困難,動關生死。這就是哮喘。整個過程是,小兒患了外感,肺部為了抵抗外來侵襲,因而充血,偏偏,肺中本來就有宿痰,一旦支氣管和肺泡充血起來,對宿痰形成壓迫,壓力一大,肺內的空間一下子就填滿了,不能吸入空氣,就會導致呼吸困難。同時,肺部為了騰出空間,產生劇烈咳嗽,企圖排出痰液。又因為身體處於危急狀態,就會產生發燒症狀。這時候,我們見到的,就是一個氣喘兼咳嗽,高燒兼唇指青紫 (缺氧) 的孩子。診斷嘛,是哮喘合併肺炎。

遇到這種危急情況,當然不要多想,立即吸入氣管舒張噴霧,半分鐘不見效就要入院。氣管舒張噴霧的有效成份是霧化了的類固醇。類固醇能抑制肺內的免疫反應,令血液離開肺部,使肺不充血,騰出空間吸收新鮮空氣。然而,宿痰仍然停留肺中,等待下一次的機會。吸入氣管舒張劑是應急之法,需要時當然要用,但我們必須知道這不是治療之法,不會將哮喘治癒。

多做運動有用嗎?

普遍認為,多做運動可以治療哮喘。其實,這是有用的,卻又可圈可點。運動的作用,是增加肺活量 (vital volume),增加肺活量,能間接緩解哮喘。

所謂肺活量,是指每次吸氣的最大容量,或說得簡單點,就是肺的最大容量,即「你的肺能吸入多少空氣」。肺活量的增加,與呼吸肌肉 (包括胸壁肌肉和橫膈膜) 有關,也與肺臟的彈性有關。負責呼吸的肌肉越強,越能擴張胸腔容積,吸入更多空氣。一個肌肉瘦薄的人,呼吸肌的肌力本就很有限,不能將胸腔容積擴展得很多,因此每口氣也吸得不多。另外,肺臟組織的彈性越高,也越容易充氣,增加肺活量。一個肺臟傷痕纍纍,胸部X光片滿布疤痕的人,肺組織彈性不足,難以完全擴張、充氣,肺活量就低,每次吸入的空氣也不多。多做運動,能鍛煉呼吸肌肉,同時,也能增加肺部的彈性和柔軟度,因而增加肺活量。如果我們每口氣都能吸得更多,即使肺有宿痰,也不致於氣喘窒息。因此,哮喘病人是應該多做運動的。不過,運動卻不能真正將哮喘的病因──宿痰除掉。但當然,多做運動,總比不做運動好,所以我還是建議患哮喘者多做運動。(筆者按:這一段稍難理解,建議可多讀一遍。)

長大了哮喘就會好?

另外,當孩子日漸長大,哮喘也會發作得較少。小兒肺臟空間少,所以容易患哮喘。人長大了,肺也大了,空間多了,幸運的話,宿痰也未有增加。因此,相對肺的總容量來說,宿痰便少了,因而哮喘的發作次數也減少了。但問題是,哮喘治好了嗎?還未啊!宿痰仍然在肺。人大了,頂多是哮喘發作少了,或者不發作,但他的體能還是很差,走兩層樓梯都會氣喘。

治則──排痰

說到這,相信大家也明白治哮喘的真正方法了吧。答案就是排除宿痰。但我們沒有多啦A夢的神奇法寶,可以怎樣吸走肺內的宿痰?

其實,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這孩子的體質改善,還有更重要,卻更難做到的,是容忍咳嗽排痰,兼有少許氣促。

改善體質四字很籠統,然而,也只有這籠統的描述才適合。儘管小兒的體質有很多共通之處 (小兒體質共通點謂何,可讀《小兒體質》一篇),但同時也有些不同之處。要給孩子改善體質,就得實際地看這孩子的陰陽血氣有何偏差,然後度身訂造一個調理方案。

孩子體質得到改善,初期會看到很多好處,包括體能、胃口、睡眠、面色都好了,咳嗽和痰都少了。然而,當體質改善到某個地步,孩子的肺就不容許宿痰繼續存在,欲將之清除而後快。於是,這孩子就會開始咳嗽,而且排出很多痰,多到你不信,而且,很可能兼有氣喘。這就是我說的更重要,卻更難做到的一步──家長的信任。

醫患雙方的信心

孩子看了中醫一個月,哮喘情況變好了,第二個月忽然變差,痰咳氣促又來。這時候,最關切最緊張的莫過於家長。有的家長會慌亂得很,並懷疑醫師的醫術,然後開始心思思,想給孩子止咳止喘。過了兩三天,見情況還未好轉,就會立即帶孩子看醫生 (肯定不會是中醫),服了止咳止喘藥,將症狀停止,然後安心理得地以為孩子「好了」。之後,他們就不相信原來的中醫,甚至一竹篙打一船人,乾脆連所有中醫都不信了。

冤枉啊!這位中醫師真的想給孩子治好哮喘,開頭不是一切向好嗎?為何稍見風吹草動,你就懷疑了?你的信心何其薄弱。只有一次兩次三次地排出宿痰,哮喘才能真正治癒。問題是,我們可有給孩子這個機會?

當然,有時候也不能全部怪責家長,中醫師自己的信心和溝通方式也是關鍵。有的中醫連發燒都不敢治,更遑論哮喘。另外,我絕對明白,醫患的信任,是建基於溝通的。孩子忽然咳喘發作,作為家長的,當然心亂如麻,心痛非常。然而,不排痰,不給肺臟進行大掃除,怎治哮喘?

要治哮喘,就得排走宿痰。要排痰,就有兩個問題要面對,一是體質是否夠強,二是家長是否給機會孩子排痰。前者不難,後者,才是真正問題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