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動的竅門

運動是做甚麼的?

在討論運動的時、地、人、事之前,我們先要明白何謂運動,及運動給我們帶來甚麼樣的改變。這是原理,明白了原理,再作進一步的討論,就容易得多。

 

運動一詞,其義甚廣,大概就是運行四肢,活動關節之意,走路是運動,行山是運動,耍太極、跑步、跳繩、游泳、打籃球、踢足球、劍擊等,都是運動。運動的項目五花百門,但其基本內涵,就是將身體的肢軀關節,運而動之。

 

要做出不同動作,改變身體的姿勢,或快或慢,都需要能量。這是物理定律。做運動,我們要釋放能量,而要釋放能量,就得消耗氣血。在這個燃燒氣血,釋放能量的過程中,新陳代謝加快了,心跳、呼吸和血液循環都變得迅速,體溫上升,面紅、出汗,人也變得靈敏了,消化力也增強,於是運動之後,我們往往感到精神了,而且飢腸淥淥,可以吃下三大碗飯,吃得多,也消化得了,我們就會獲得新的氣血,供給身體使用及儲備。即是說,通過運動,身體消耗了少量氣血,卻使氣血更流通,且換回更多的氣血。

 

以上的,是運動給身體帶來的正面影響。因此,運動的確是健康生活的一部份。不過,凡事都有兩面,要運動對身體有益無損,則還要看看時、地、人、事四個方面。

 

在甚麼時候做運動最好?答案是日間,最好在早上。這是由於人的氣血運作,有明顯的日夜規律,日間之時,我們氣血活躍,偏向釋放能量,用以應付日常的大小事情,到了晚上,我們的氣血就安靜下來,我們會想回家,要就寢休息。說得簡單一點,我們的氣血運作,就是日間活躍而夜晚安靜。倘若,我們在夜晚做運動,等於在氣血理應安靜的時候,將之動起來,這有違氣血的動靜規律。而且動起了,想將之安靜下來,恐怕不容易,結果影響睡眠質素,絕非養生之道。日間是氣血活躍的時候,這時運動,正是順勢而為。上午更是人體氣血越來越活躍的時段,我們做運動,更能助氣血一把,使之疏通暢行。

 

做運動的地方,最好開揚,空氣流通,不當風,不受冷。現代人喜歡在健身室做運動,作為中醫,我們並不鼓勵。一來,那是室內環境,空氣不太流通,二來,健身室冷氣長開,我們做運動時,毛孔需要打開,以排出汗水,疏散熱力,但冷氣封閉毛孔,使汗出不徹,結果,體表被寒濕凝聚,既容易形成外感,也可誘發各種皮膚疾患,包括濕疹。這,就不太健康了。其實,在場地的選擇方面,只要露天,空氣清新就可,這一點,大部份的公園都符合的。

 

氣血太虛的人不適宜運動。雖說運動是消耗少量氣血,以換取大量氣血,但前提是,它畢竟要消耗氣血。太虛的人,根本連這少量的氣血也不能支付,勉強做了運動,其氣血更虛,結果連維持基本消化吸收的能力都差了,做了運動,只怕他更疲倦,更吃不下飯,也睡不著覺。虛到這種程度的人,不應該做運動。不過,坊間卻有一個推論,就是:「我很虛,因此要多做一些運動」。這種論調,真是奇哉怪也。

 

所謂的事,所指的,就是具體做甚麼運動。今天的大部份運動項目,都屬競爭性的運動,不是打敗對手,就是擊倒昨日的我,不是贏,就是輸。這些運動,大都源自西方,深深帶著西方崇尚競爭的意識形態。要競爭,必然要操練自己的身體,操練則勢必運用非常手段,以非常手段作用於我們最尋常不過的身體之上,勢必造成各種急慢性損傷。再者,在這些運動背後,其競爭的意識形態也會將人潛移默化,使這人在生活的各個層面,都展現競爭,務求打倒對手,超越自己。結果,這人就變得更躁動,更有攻擊性,且在精神、體力、金錢和其他方面都透支自己。如此這般,怎能說是健康的?還有更甚者,就是這種競爭的運動,其意識形態甚至使旁觀者也變得躁動和不理智,球迷騷亂就是產物。

 

中醫講求平衡與和諧,我們鼓勵的運動,也應該帶有這樣的信息。「哦?有這樣的運動?」是有的,太極、八段錦,或者伸展肢體等,就是這類。這些運動,帶著古中國的哲學,不求打倒對方,不求超越自己,旨在以平靜閒逸的心態舒展筋骨,並與自然融合,既不心浮氣躁,又不損傷身體。在中醫的眼中,這就是最好的運動。中醫認為,健康是整體的,既包括氣血能量的充足通調,還得保持形體肢節的柔韌暢順,和精神情志的閒逸致和。而能達到這三個要求的運動,才算是真正健康的運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