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感初癒後注意事項
我們不時聽到身邊的親友或同事抱怨︰「我病了差不多一個月還未好呀。」或者「我咳了足足兩個月。」聽到這樣的說話後,第一個反應是︰「嘩!你有無咁虛呀?」事實上,大部份的人並非體質虛弱得如此弱不禁風。細心詢問,他們不時都犯上兩個「病後禁忌」︰過勞、過食
過勞 — 勞復
香港人生活急促,營營役役,俗語有云︰「得閒死,唔得閒病。」面對如此緊張的生活,許多上班族、家庭主婦或學生,感冒初癒後,都旋即回到各自的崗位工作。工作過度後,體質較弱的人就容易再出現各種的不適,如身體疲倦、覺得「瞓極都唔夠」、輕微發熱、雙眼發熱、頭痛、頸痛或喉嚨痛,稍一不慎,被風或冷氣一吹,又會再感冒。
其實,人有外感時,身體就會調動自身的抗病力量(正氣),與疾病對抗。 外感初癒,身體的氣血耗減不少,所以除了維持生命的器官有充足的氣血外,分派到身體其他的地方的能量自然會相應減少,故此,人會變得手軟腳軟,昏昏欲睡,思考及反應遲緩。如此時不注意休息,工作過度,強行鼓動氣血,就會出現各種不適。 四肢的氣血是由脾負責運送,當外感初癒,氣血不足,脾在身體抽取不到足夠的能量送到四肢,四肢故出現乏力;如本身偏瘦,外感之後,氣血更加不足,稍加勞累,脾的運化就會減弱,氣就會停滯在胃中,慢慢就出現身體胃熱,並向上湧,出現胸中發熱或雙目發熱,如熱再往上湧,就會出現喉嚨痛。大家要留意︰這種痛與感冒時的喉嚨痛有些不同,這種痛是喉嚨乾到痛,吞口水時會明顯些。氣停滯在胃中,短則幾小時,長則兩三天,就會影響其他地方的氣血運行,如平素經常使用電腦工作的人,頸背的肌肉本來已經時有不適,此時,頸背的經絡就會首當其衝,經絡氣滯不暢,出現頸痛、頭痛。勞累過後,氣血就更加不足,抗病的能力自然減弱。此時,如因為身體發熱出汗(即是大家時常說的︰怕熱,熱到出汗,出汗後又怕吹風),再被風或冷氣一吹(如坐巴士或地鐵時,被冷氣對著頭或頸背吹了好幾個站),就會再次感冒。以上的情況,我們就稱作勞復。
何謂「勞」?
那麼,「勞」是指什麼呢?我們這些「勞力士」,付出的除了體力,還有腦力及精力。「勞」在黃帝內經分為五種︰久視傷血,久臥傷氣,久坐傷肉,久立傷骨,久行傷筋。久視包括長期望住電腦工作的,低頭族(長期望著智能電話),長時間溫書,工作需要長時間集中精神及注視(如鐘錶師傅);久臥即是長時間臥床,例如在醫院或老人院中,長時間臥床不起的病人,有些人會在假日,睡十多小時,甚至一整天,也算是久臥(這種「補充睡眠」的方法其實不無實際效果,反而會令你更疲累,因為氣在人臥床時會留在身體內部及中間,日久,較少的氣會行走在身體表面及四肢,故見疲倦乏力,不欲行走。);久坐包括長期在辦公桌上工作的白領;久立包括長期站立的售貨員、侍應;久行指長時間行走,如果背負重物,揹住或拉住一大堆行李或貨物,又會更傷筋,包括速遞員、長時間行山、買了一星期餸菜的家庭主婦等。
簡單點說︰「勞」就是耗損氣血的行為。外感初癒後,再加上「勞力」,更傷氣血,就會出現各種不適,甚至反覆的外感。正如外強入侵,國家抗戰。軍隊(正氣)前往戰地(病所),而國家的大部分財產(氣血)都暫時調去作軍備。由於軍隊強悍,同時國庫充足,軍隊凱旋而歸。但此時,國家本應休養生息,令國庫可以慢慢補充回來,士兵可以養精蓄銳。不過,軍隊又並無得到休息,解甲歸田後更要在血汗工場內不斷工作(勞)。為了追趕業績,擴大企業,國家更不斷耗用儲備。結果,表面業績彪炳(表面上,生活如常),但內裹民不聊生。結果,有地方開始罷工(氣血停滯而出現肌肉痛或關節痛),有地方則因資源短缺出現饑荒(頭暈、四肢乏力)。
所以,外感後宜靜養一至兩天。 如工作需要不能放假,亦要保持輕鬆的心情,聽音樂也要選擇一些簡單的輕音樂,避免加班(至少一至兩天),減少用神(包括減少使用智能電話上網或打機,或使用電腦,或溫書,或追劇),晚上十一時就休息,睡前可以用溫水浸腳。
過食—食復
中醫經常勸病人戒口,有時病人戒到真的有點抑鬱,無可厚非,都是希望病人可減少患病或加重病情。如果可以懂得節制,進食少量還是可以的。不過,如果外感初癒,戒口真的要嚴格一些。因為外感初癒後,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,不注意飲食,就容易加重脾胃的負擔而令病情復發。
具體要戒什麼呢?
- 生︰刺身、生蠔、寒/涼的水果(柑、香蕉、西瓜、橙等)
- 冷︰凡在雪櫃冰鎮過,諸如汽水、雪糕(胃的運化是將食物 「煮爛」。如食物本身是生冷,則胃需要先將食物「煮熟」,這樣又會加重了胃的工作量。另外,凍有收縮的特性,就如熱脹冷縮。凍的飲品進入胃後,會循著經絡去到身體各個地方,凍所到的地方,就會令經絡收縮,血流減慢,甚至凝滯。)
- 肉︰盡量不吃肉,如雞肉、牛肉、豬肉、羊肉等(現代人進食太多的肉類,是營養過剩了! 秦漢之時,只有貴族才能經常吃到肉,故常患脾胃病;而普通百姓只能偶而嚐到。不同的肉類都有補益的作用,外感初癒,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復,進食少量,胃仍可以負擔,但多食便會使熱積聚在胃中而成熱,留下禍根。)
- 煎炸/烘焙的食物︰餅乾、巧克力、炸雞等
- 黏滑的食物︰泥鰍、鱔、墨魚(八爪魚)、花枝(烏賊)、魷魚、海參(這類黏滑的食物亦有補益的作用,故易引起胃中積熱。)
- 酒酪︰白酒、紅酒、啤酒、忌廉、乳酪
- 臭惡的食物︰變味的食物
- 五辛︰葱、蒜、薑、芫茜及芥末(芥菜)、椒(辛味能散五臟氣,外感初癒,氣血需要平靜,辛味則會鼓動氣血,向外及往上行走,食後可能出現喉嚨乾痛。)
為免復發,外感初癒後實宜戒食以上的食物。
(一點補充︰宜食性平的食物︰粳米、 粟米、薯仔、黃豆、黑豆、(黑/白)木耳、提子、木瓜等)
勉強進食亦會致病
有些時候,外感初癒,人總是擔心自已營養不良而勉強進食,這樣往往適得其返。外感初癒,脾胃的功能尚未完全恢復,勉強進食,胃不能夠有效消化而令食物滯留在胃中,一來會令胃脹滿(個胃頂住),二來又會積熱,輕則使心情煩躁或胸中悶熱(通常在近黃昏的時候),甚至大便不調(便秘或肚瀉)或肌肉痛等,最後又會再次病倒了(如腹瀉、流涕、發燒、發冷等)。
症狀尚輕時 ─ 即是感到有點煩悶,毋需擔心,只需要減少進食的份量,稍加休息則可以緩解。如症狀加重,則需要就醫了。
所以,外感初癒,宜慢慢增加食量,不可一下子回復到以前的份量。
麥醫師
歧黃景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