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期不準
月經要有規律,太早來經,三周一潮,叫做月經先期;太遲來經,五周一潮,叫作月經後期;或早或遲,偶然兩月一潮,偶然一月兩潮,就叫作月經先後不定期。這些,統稱經期不調。說得簡單點,這其實就是月經規律的問題。有時候,經期不調不一定單獨出現,也可伴有痛經,或經量不正常等問題,但重點在規律的紊亂。
當然,經期不調不會令人痛苦,亦沒有明顯的不適,最多就是失去預算,令女士經常要作好準備而已。但更重要的,是這個不規律的背後,隱藏著身體的問題。我們不理會它,讓這問題繼續下去,必然會有更嚴重的後果,屆時再求醫,只怕棘手得多。
那麼,經期不調背後的問題,究竟是甚麼?答案是肝、肺和脾三個系統失衡 (真正的中醫,是不談賀爾蒙的,正如西醫也不會跟你說陰陽寒熱一樣)。而中醫所說的肝、肺和脾,不是西醫的liver、lung和spleen,而是疏泄、歛降和運化三個系統,或三個部門。
肝主疏泄
肝負責疏泄。疏是疏通,保持流通的意思,例如氣血暢通,水液流暢,腸胃通暢等,都是疏的表現。泄是排泄,指身體將某些東西排出,例如大便、小便、出汗、流淚和月經,就是泄。月經之來,要疏亦要泄,這牽涉肝。肝能疏泄,月經就不會太遲、太疏、太少。
肺主歛降
肺這個部門負責歛降。歛,是收歛,正是疏通的相反,指身體的各種流動慢下來,大便不瀉、小便不頻、汗減。降指肅降,即將身體的氣血能量降下來,以免身體過熱。月經是流動的一種,肺的收歛作用即參與其中,使月經來得不會來得太早、太頻、太多。
脾主運化
可以看到,肝與肺的作用是相反的,前者動,後者靜,前者通,後者歛。如何令它們合作而不作對,就得看脾這個協調部門做得好不好了。所謂協調,指維持五臟平衡,使矛盾的肝肺工作得恰到好處,一疏一歛,一散一收,令全身各種流動適中,不疾不徐。這個協調的過程,中醫稱「運化」,故曰「脾主運化」。脾臟運化正常,協調肝肺於動態平衡之中,月經就能適時而來,適時而止。
不錯,月經的規律,主要在肝、肺與脾的作用下產生。肺強肝弱的人,歛降多,疏泄少,氣血往來不利,月經往往後延,經量也少;相反,肝強肺弱的人,疏泄多,肅降少,氣血往來疾速,月經往往提早,經量也多;脾虛之人,難以協調肝肺,有時肝強,有時肺強,難以做到恰中,月經就出現先後不定期,經量也多少不一。如此,則強肝、強肺和強脾就相應地成為治療原則,治療的大方向。
疏泄不足
月經後期,是肝臟疏泄不足所致。肝木不足者,除月經後期之外,大便也會不暢順,小便不利,困重疲乏,人也容易肥胖。以上的,皆是疏泄不足,致使體內各種東西流動不利,滯留身體各部。
收歛不足
月經先期者,是肺臟歛降不足所致。肺金不足者,除經期過早外,也容易出現泄瀉、尿頻、身熱、汗多、煩躁失眠、消瘦等情況。這些,都是歛降不足,體內流動過速,亢奮而不能冷靜的結果。
運化不足
月經先後不定期者,是脾土運化不足。脾土不足者,除月經不定外,其他流動,如二便、出汗等,都會不穩定,尿多尿少交作,泄瀉便秘輪替,怕冷怕熱並存…… 症狀多種多樣,總之,脾虛就是不穩定。
治療
這個病,中醫治療的方法很多,針藥推拿都能使用。但最重要的,是醫者要靈活地在調肝、調肺與調脾之間取得平衡,使三臟各盡其職,月經就能來得規規矩矩。
病人在日常飲食方面,也可做到一些效果。肝弱月經後期者,建議多食溫潤養血的食物,這多數是一些濃味深色又偏甘甜的食物,如羊肉、車厘子、龍眼、紅棗、提子、黑芝麻、合桃等,另多食辛香食物,少吃酸澀。
肺弱月經先期者,則要多食涼潤生津的食物,這多數都是白色且清甜多汁的,如雪梨、火龍果、海底椰、百合、杏仁等,辛香食物不宜,卻可多食酸味。
脾弱月經先後不定期者,便要多食甘甜而不肥膩不濃味的食物,如番薯、薯仔、南瓜、節瓜、淮山、扁豆、米飯、麥芽糖等,都是好選擇。可以看到,這些食療建議多數偏甜,因補虛的食物,都是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