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經

痛經之病,折磨不少女性。但說到底,其實就是血虛肝鬱與脾虛寒凝兩個問題。

血虛肝鬱

血虛肝鬱者,先是血虛 (即血不足) 不能養肝,繼而肝的疏泄功能減弱,因而致鬱,鬱又致痛。成因在血虛,致痛的關鍵是肝鬱。

肝主疏泄,所謂疏泄,簡單來說,就是氣血的疏通。肝夠強,疏泄得好,氣血就能暢通無阻地運行全身。一旦肝血不足,疏泄功能減弱,氣血流動就會不暢。不暢而又欲疏泄,疏泄卻又未能暢行,這種衝擊欲通,卻又未能完全暢通的矛盾狀態,中醫統稱為鬱。又因為肝主疏泄,不暢通即是肝不能疏泄,所以凡鬱必與肝有關,故又名肝鬱。

簡單一點來說,這女士就是平時血虛,導致肝臟失養,於是肝鬱。在月經要來之時,大量氣血積聚下腹,卻又肝鬱不能疏泄,於是更鬱更塞。問題是,月經始終要來,不通不通還須通,肝臟最後勉強將之疏泄而出,下腹壓力很大,於是產生痛楚。有時候,疼痛的感覺還會延展到下腰部。

在痛經發作時,或月經即將來臨時,治療要以疏肝為主,養血為輔,這是急則治標的道理。在月經之後,便要養血為主,疏肝為輔,這是緩則治本。

脾虛寒凝

痛經患者,一般還有另一個問題,就是脾虛寒凝。

脾臟掌管腹部的運輸,包括飲食消化、腹部水液運送、腹部血液循環等。總之,凡與腹部有關的運輸,都關脾的事,這當然也包括月經。脾虛,就是脾臟這個部門表現未如理想,使腹部運輸呆滯,阻塞不通。若再加腹部受寒,就形成寒凝的問題。寒凝,是描述腹部運輸非常阻滯,猶如冰封的河溪湖泊一樣,滴水不動。

或許有人會說:「我從不露出肚子吹風,怎會腹部受寒?」

其實,腹部受寒,還可以有很多原因,單是凍飲不離口,雪糕不離手的飲食習慣就已經是了。的確,現代人太愛冰凍飲食,是導致寒凝的一大主因。另外,現代人整天生活在冷氣間中,曬一點陽光又怕雀斑,熱一點又怕流汗會令化粧溶掉,又怕有汗味,根本,大家都沒有考慮過冷氣會將我們的循環都凍僵了。這些都是寒凝的原因。本身脾虛,腹部運輸不暢,再加外來的冰冷,腹部自然凝滯不通。這叫脾虛寒凝。脾虛寒凝,可引致便秘 (腸道寒凝,大便不暢)、胃腹疼痛 (腸胃寒凝阻滯)、大肚腩 (腹部水液停聚) 等問題。當然,既有不通的事實,就容易發生各種腹部痛症,包括痛經。

疼痛的形成

痛經,說穿了,就是平素血虛,肝臟偏弱,氣血疏泄不佳,加上脾虛,腹部寒凝,一旦月經來潮 (或即將來潮),氣血聚於下腹,鬱滯不暢,肝臟勉強疏泄,使鬱滯的氣血躁動起來。但腹部寒凝處處,氣血往來衝擊,卻到處碰壁,堵塞不通,卻仍要疏泄衝撞。鬱之甚矣,就痛起來,所謂不通則痛是也。這是多麼的矛盾。有時候,躁動的氣血也會向上衝擊,便形成經行頭痛,或者經前暗瘡。

痛經的處理法

可以說,痛經的病機不外乎血虛肝鬱和脾虛寒凝二者。治療時,要留意時機。如果正值經期,就要盡快給她疏肝解鬱,兼溫暖腹中之寒,服藥針灸皆可。

經期過了,疼痛消失,才是真正治療痛經之時,養血和健脾就成為總原則。但具體怎樣施治,又難以三言兩語說得完,一切,都得按實際情況以加減變化。可惜,在經期過了,疼痛消失之後,也是病人最懶散,最沒有動力求診之時。這一點,又需病人配合。

治血虛脾虛,有大量中藥可以使用,當歸、熟地、川芎、白朮、淮山、炙甘草、黨參、北耆等,都是耳熟能詳的補藥。除了中藥之後,平時飲食也能幫補一些,要補血,羊肉、莧菜 (及其他深綠色菜)、車厘子、提子和藍莓等都是佳品;要補脾,就是多吃米飯、番薯,還有各種黃色、甘甜的食物,另外減少冰凍飲食,已經有幫助了。做運動,令人血脈加速,氣血流轉,體溫上升,因此,對肝鬱與寒凝兩個問題都有好處。這些,都是平常容易做到的,只差在做與不做而已。

另外,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食療方,對痛經有幫助的,這就是玫瑰紅茶。紅茶包1個,紅棗4粒、玫瑰花6粒,熱水沖飲,建議每日飲。紅棗方面,只要切開棗皮便可,去核不去核都沒關係。

痛經何以這麼多?

這個病,在今日的女性中甚為普遍,但若問媽媽或祖母那一輩人,她們卻很少患痛經。究其原因,是因為她們少有寒凝的問題。那個年代,沒有空調,沒有雪櫃,也就沒有冷氣和冰凍飲食,也不會穿背心、短褲或短裙,保暖做得很足,沒了寒的源頭。即使脾虛,傷害也不致太大。更何況,上一輩人普遍勞動較多,令氣血運行較暢。但現代人,生活卻很不同,所以也容易患痛經。現代人,生活質素提高了,但身體質素卻沒有提高,相反,更有倒退跡象。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