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藥

一般來說,中藥可分成植物藥、動物藥和礦物藥三大類。

植物藥佔了中藥的大部份,一般所講的草藥,或人們對中藥的看法,大多是植物藥。基本上,只要該中藥來源自植物的某部份,就已是植物藥了。常聽到的北耆、黨參、當歸、甘草、薄荷、菊花、淮山、杞子等,都是這類。

在常用中藥中,動物藥也佔了一些比例。這類藥的源頭來自動物的全體,或動物的某些部位,例如石決明 (鮑魚殼)、牡蠣 (蠔殼)、阿膠 (驢皮)、龜板 (龜殼)、全蝎 (原隻蝎子)和僵蠶 (蠶蟲)等。

礦物藥佔中藥的比例最少,主要是一些非生物性的天然資源 (多數是石頭),例如石膏、滑石和代赭石 (赤鐵礦石)等。

有趣的是,除了這三大類,原來還有一些中藥是介乎這三類之間的。介乎植物與動物之間的,有冬蟲夏草。這藥材,本身是蝙蝠蛾的幼蟲,卻被真菌感染了。幼蟲成為真菌的宿主,最後死了,真菌卻在牠身上開枝散葉,長出草狀的菌絲。這種半蟲半真菌的東西,就是時常聽見的,能補肺補腎的蟲草了。

至於植物與礦物之間的中藥,就有琥珀。這其實是古代松科植物的樹脂,埋藏地下經年所轉化而成的化石樣物質。既可造成首飾,又能安神,最宜睡得不好的小朋友。

剩下的,還有動物與礦物之間的中藥。這就是龍骨了。所謂龍骨,當然不是龍的骨頭,而是古代大型哺乳類動物,如馬、牛、鹿、象的骨骼化石。龍骨能鎮驚安神,對心悸不寧,睡不安穩有效。

不過,無論是哪一類中藥,都有一個共通點,就是天然,少有化學炮製。中醫師,就是使用這些天然資源來治療人的各種疾病。

但說來說去,最重要的,是中藥的定義。基本上,所謂「中藥」,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所使用和配伍的藥物,因此,中藥的重點不在藥物本身,而在開出那藥的背後依據。如果那位醫師為了給病人「清除脾胃濕熱」而使用黃連,則黃連便是一味中藥了。但如果那醫師為了給病人殺菌而使用黃連,則黃連就不是中藥了。因此,使用中藥的重點不在藥物本身,而在於背後的思維。每位真正的中醫師,都必須在正統中醫學理論下使用中藥,才能發揮中藥的真正效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