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──木火
講了三堂陰陽,我們接著講五行。
所謂五行,就是五種運行模式,而非五種物質。因此,英文譯作「five elements」是錯的。若是element,便是物質,但中醫說的五行,卻顯然不是物質。如果真要釋譯做英文,我認為「five movements」會更貼切。
天地間的一切,就是由陰和陽組成,陰是物質,構成肉眼可見,赤手可觸的各種事物。陽是能量,推動一切陰物的運動與變化。兩者之間,又以陽作主導,陰為從者。我們只要了解了陽的運動,於陰的運動,即能心領神會。
那麼,陰陽如何運動?循環是也。一切生命,都必由循環產生。自然界能孕育生命,長養萬物,也由於自然界的陰陽能夠循環。怎樣循環?日以繼夜,夜以繼日,日日如是;寒來暑往,暑來寒往,歲歲如此,就是陰陽循環的結果。這個循環,是一環扣一環的,無所謂始,無所謂終,只有不同趨勢,不同的運行模式。中國先哲經過長年的觀察,將陰陽循環分成五個趨勢,就成了五行。
五行者,木火土金水是也。但必須明瞭,這裏講的木,不是真正的一棵樹,火,不是一團火,土,也不是一塊泥土。剛才不是已說過嗎?五行,是指五種運行模式,不是實物。古人用木火土金水的德性,來代表陽的運動。
何謂「德性」?就解作內在表現吧,其實,英文字的property或feature更適合用來解釋德性。木有甚麼properties?樹木的樹冠向上生長,根則向下生長,在砂石之間穿插,樹木從地下抽出需要的水份和營養,以供給自身使用,並將之升提到地面之上。這就是樹本的德性,也是五行的木所內容。
好了,我知道木有這樣的德性,那又如何?
剛才不是說過嗎?樹木將地底的水份和營養升上地面,這,就是五行的木,主升發。升者,向上;發者,向外。既向上又向外,則內部下部的積聚壓力就會減少,因此,升發又可稱為疏泄。說得簡單一點,陽氣從地面升散出來的趨勢,就是五行的木。
若以一日的循環來說,則午夜開始,至翌晨曙光初現於東方,就是陽氣升發之時。此時太陽逐步逐步由地底最深處上升,直至出現在地平線上。若以一年的循環來說,則冬至 (12月21或22日) 至春分 (3月20或21日) 之間,就是陽氣升發之時。冬至後,日照漸長 (所謂「冬至一陽生」是也),此時縱然天寒地凍,但陽氣已靜靜地疏泄出來,直至春分「一聲春雷響,萬象始更新」。這都是自然界木氣最旺的時候。木氣初升,地面的陽氣未見有餘,只見不足,故此時稍溫不熱。
火,則是陽氣升發之後的進一步發展。火有甚麼德性?火很熱,向上向外燃燒,大有侵略的趨勢 (《孫子兵法》云:「其疾如風,其徐如林,侵略如火,不動如山。」可見古人觀火,視之為侵略的象徵)。自然界的火有這些德性,五行的火也是如此。陽氣從地面疏泄出來之後,繼續向上向外盡情擴展、膨脹,盡展侵略之性,就種趨勢,就叫作火。
以一天而論,由日出至日中,就是火氣當旺的時間。太陽一路上升,陽氣光臨大地,地面越來越熱,越來越光,正是「侵略如火」之勢。若以一年來論,則春分 (3月20或21日) 至夏至 (6月21或22日) 之間屬火。春分後,已疏泄出來的陽氣繼續向上向外擴張,地面漸漸炎熱多雨,風雲不定,也是「侵略如火」。
土金水嘛,下堂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