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蛇
本篇談談生蛇的問題,這可是一個很折磨的病,可以痛得叫人茶飯不思,坐立不安,睡不安寢。但更恐怖的,是嚴重的患者,其遺留下來的灼熱痛可以持續到永遠。你怕不怕?
先不要怕,此病中醫有得醫,而且醫得好。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吧。
生蛇一病,只是坊間俗稱,西醫稱為「帶狀疱疹」,中醫稱為「蛇瘡」。症狀是皮膚的某處 (任何部位的皮膚都有機會) 出現疼痛的水疱,越出越多,且呈現線性的擴展與分佈。這些水疱很痛,不可觸摸,伴灼熱感,嚴重者,連衣服磨擦水疱都會痛得要命。有的病人,先發劇烈疼痛,百思不得其解,其後才出現疱疹,始能得出明確診斷。疱疹很痛,且漸漸出現更多疱疹。這些疱疹,可以連成一條線,驟眼一看,還以為有蛇纏在人身,故名「蛇瘡」或「生蛇」,帶狀疱疹,也說明這些水疱的分布就像皮帶的形狀。這些疱疹全都很痛,連疱疹間的皮膚也痛,輕則觸摸才痛,重者無時無刻都痛,可以維持超過兩周之久,然後,疱疹漸漸萎縮、乾枯,變成深紅色 (結焦),最後,深紅的皮膚也會脫落。至此,此病基本痊癒了。少部份不幸的人,皮膚看似沒異樣了,卻仍遺留灼熱疼痛,有的數月始癒,有的經年不癒,每每在夜深人靜之時痛醒,成為一個長期的折磨。以上,是蛇瘡的大致過程。
細看一粒疱疹
好!我們要分析中醫病機了,先看細一點,單看一粒疱疹。
初時,它晶瑩通透,擠破了 (嘩!超痛!),會流出清水。這說明此病與濕有關。所謂濕,是指體內水液流得不暢順的一個狀態。我們說這人很濕,就是說他體內的水液流得不好,外在表現可以很多,例如肥胖 (水液停滯,肥腫難分)、泄瀉 (水液停留腸內)、痰多 (水液結聚就成痰)、眩暈 (暈得天旋地轉,是水液停滯耳內所致) 等。而蛇瘡,則是水液停滯於皮表 (或曰皮膚)。皮表,歸肺金之系,系內的所有部份,其作用都是收歛,皮表收歛體內的各樣東西,不使之泄漏耗散。蛇瘡,則是皮表將水濕收歛住了,水液既不得向外汗解,又不能向內流走。皮表收歛之甚,水液就會被壓縮,成為一個水疱,內裏水壓大,造成疼痛的感覺。至於灼熱的感覺,也因為肺金的歛結,不但將有形的水歛聚起來,連無形的熱力也同時聚於一處。所以,疱疹之處,水壓大,故痛;熱力集中,故熱。二者結合,就成為灼痛。
我們要記著,每顆疱疹的本身病機,是水濕被歛住了。因此,治療原則就是散開水濕歛結。
再看一堆疱疹
我們將視野擴闊一點,會見到數個,甚至數十個水疱,以線條將它們串連起來,會發現它們按著線性方向伸展和分佈。何解?這說明了水濕歛結的範圍和方向。這時,我們便必須對經絡有所認識。基本上,我們全身都被不同的經絡所覆蓋,形成了一個網絡,主幹叫經脈,旁支叫絡脈。看看疱疹的分佈範圍,就會知道水濕歛結的情況發生在哪些經絡,然後,就能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,散開該經的歛結,流走積滯的水液 (與熱力)。不同的中藥,有不同的歸經特性,選擇適當的利水藥,就能散走適當經絡的水濕。這樣,蛇瘡不但能治癒,而且,可以治癒得很快,快得難以置信 (我試過治療最快的病人,3天就已經大好了)。
看得宏觀一點
單以治療來說,到了這一步,已基本完成,但我們還得考慮預防。
接著,我們再看得整體一點,看整個人。觀察他的氣色、舌脈、其他症狀、起居習慣、過去病史,多數會發現兩種情況,一是脾虛,一是肺燥,病人或許兩者都有,或許二有其一。如我上面所述,蛇瘡是水濕歛結造成的。水濕,是脾虛的產物;歛結,則是肺燥的結果。如果那人脾不虛,就沒有水濕,肺不燥,則不會歛結,那麼,蛇瘡就不會發生在那人身上。相反,如果那人具備了其中一個,甚至兩個條件,到了適當時候,就發生蛇瘡。中醫治療蛇瘡的時候,要留意改變病人的整體狀態,處理好脾虛和肺燥兩個源頭,才是真的治好。否則,即使治好了,也隨時復發,然後,又要再治。
看得再宏觀一點
最後,我們再宏觀一點,看看人與天地。上段說,具備條件的人,「到了適當時候,就發生蛇瘡」,究竟甚麼是「適當時候」?一切疾病,都有其病機,但有病機不代表就要發病。要發病,需要一個誘因。誘因出現了,就是「適當時候」。以蛇瘡來說,其病機是脾虛水濕與肺燥歛結,而引動此病發作,則要有濕或燥作為誘因。如此一看,就會明白,蛇瘡是好發於夏秋二季的。
預防
知道了好發季節又如何?我們又改變不了天氣。
將目光放闊一點吧,知道了好發季節,就能在適當的時候做好預防措施。說得白一點,就是在夏季潮濕之時做好去濕工作;到秋天燥結之時,做好潤散的準備。
去濕不難明白,基本上就是利水的意思,這也是民間智慧之一。老一輩常說:「天時暑熱,要煲雲苓白朮扁豆衣等去濕料。」的確如此,另外,我們夏天也會多食冬瓜、西瓜、絲瓜、薏米、赤小豆之類增加小便的食物,也是為了這個意思。夏天潮濕,令人水份停留,多食去濕之物,就能減少濕的影響,減少蛇瘡的其中一個主要病機。
至於潤散,就需要解釋一下,而要解釋潤散,又得先講講燥結。話說秋季濕度低,乾燥的空氣將人身水份抽乾,致使體液乾澀 (讀「色」,難行的意思),血也濃縮了,不利運行,容易造成歛結不暢的結果。這就是燥結,結之一字,本身就有聚集不散開的意思。針對這個病機,我們要用滋潤的治則,增加人身水液,使人血脈流暢,如此,歛結的氣血就能散開,故曰「潤散」。秋天之時,我們要用潤散之法來預防歛結。潤散的食物很多,雪梨、木瓜、火龍果、百合、玉竹、南北杏、沙參、雪耳、無花果、海底椰等等都是。當然,還要謹記少食乾燥之物,包括一切煎炸脆口的東西。
中西醫差異
夏天潮濕,我們要去濕,免得水液停留,埋下蛇瘡的誘因。秋季燥結,我們要滋潤,免得之前積累的水濕歛結起來,成為蛇瘡的導火線。這,就是我們要知道蛇瘡好發季節的原因;但要找到好發季節,又得先明瞭蛇瘡的病機;而要明白病機,又得細看蛇瘡的症狀、皮損和發展過程。從蛇瘡一病,我們可以看到,中醫之看待疾病,是從局部患處出發,再看到整體人身,最後看到人與天地的關係,是向外的,宏觀的,一重一重地越看越大的。
那麼,西醫如何看帶狀疱疹一病?西醫從皮膚病變出發,看到某條神經線的病變,再看到造成神經病變的病毒 (水痘病毒),然後將焦點定在病毒的DNA或RNA之上,是向內的,微觀的,一重一重地越看越細。
從蛇瘡這個病,可以看到中西醫的世界觀有著明顯差異。有了這方面的差異,註定中醫和西醫會走上不同的路,成為兩個不同的學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