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鬱病

抑鬱一病,都市甚多,卻難以根治。但仔細分析之後,此病是否無法可治?從中醫角度來看,卻又未必。但中醫的一切治療,都要回歸病機,才能說得明白。

 

抑鬱病,其病名已說明病機,就是鬱。何謂鬱?氣血 (人身的能量) 欲通不能通是也。為何會欲通不能通?因為肝木與肺金正在打架,而肝木佔下風。怎樣打架?

 

肝與肺

話說人身之氣血,會循著一定的方式循環運行,有散有歛,有升有降。氣血向上升或向外散的趨勢,中醫稱為肝木 (不是西醫所說的liver),氣血向下降或向內歛的趨勢,中醫稱肺金 (同樣不是lung)。理論上,肝與肺是作用相反,卻又互相配合,使整個氣血循環暢順,就像玩搖搖板的時候,一邊的人要升,另一邊的人要降,相反的運動在不同時間,作用於不同的位置,才能配合而玩得成搖搖板。人的氣血運行也是這樣,肝木與肺金構成互相作對卻又互相合作的「歡喜冤家」,才能使氣血循環流暢。

 

症狀的背後意義

而體內或身外的一切,每天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氣血運行,一旦肝與肺 (即升散與降歛) 同時作用於同一個位置,就令到該處的氣血同時升散和降歛,結果,就是升降散歛全部都做不到,卻呆在當場,變成欲通不能通的狀態。這就是鬱。抑鬱病的鬱,不是出現在某一個特定位置,而是全身性的。因此,抑鬱病的身體症狀,可以是多種多樣,同時或不同時地出現在身體任何地方,較常見的如頭痛、胃痛、背痛、胸痛、腰腿痛、肩膊痛、便秘、失眠、胃口差、心悸、呼吸急促等都是。但抑鬱病的重點卻不是身體症狀,而是病人的情緒症狀,普遍見到的有鬱鬱寡歡、無動力、對甚麼都失去興趣、不欲見人、喜歡將自己困在陰暗角落……要說,當真可以說很多。但中醫不主張將各種症狀「立名」,使簡單複雜化,我們主張的,是找尋這些症狀背後所代表的病機,以一二個病機來概括說明就是。

 

看到病機嗎?再來一次,病人會感到不開心,或者想哭,甚麼都不想做,連以前後喜歡的事情都不感興趣,他會不想見人,只想待在陰暗僻靜的角落,腦中老是想著同一樣的事情 (多數是不好的事情),然後在這件事上鑽牛角尖。怎樣,看到這些情緒背後所代表的病機嗎?

 

鬱!

對了!就是鬱!而且是肝木處於下風的鬱。肝木是氣血升散的趨勢,肝木旺的話,這人氣血就升散得佳。氣血就是能量,升散得佳,就能使人精神奕奕,活潑好動,想做就去做,當人充滿力量,自然就會想外出,不是瑟縮一角,而且,他會追求多姿多采的生活,而不會在少數不如意的事情上鑽牛角尖。但抑鬱的人卻完全相反,說明肝木升散不佳,氣血被肺金歛住在體內,掙脫不了,因此說,肝木處於下風,肺金相對佔上風。

 

病機清晰,治則也就出來,就是養肝木、助疏泄。中醫師們,一般都重視後者,強調疏肝解鬱,所用的處方如柴胡疏肝散、逍遙散、小柴胡湯等,都是有效的。不過,單純疏肝,絕對解決不了問題。更重要的,是要養肝,使肝木得到足夠的能力,自行疏泄氣機,升散氣血。打個比喻,抑鬱患者的肝木,就像一匹瘦弱而跑得很慢的馬,我們想牠跑得快一些,就會鞭打牠,的確,一鞭,牠就跑快了,目的達到,但不鞭,牠又跑慢了,為了使牠繼續跑,於是只好一直鞭打牠,然而,牠越來越瘦弱,最後,即使你再大力鞭打,牠也跑不動,反而一命嗚呼。如果肝木是這匹馬的話,則疏肝的治法,便是皮鞭,使肝木繼續疏泄,只能收到短效。要真正解決問題,我們應該養好這匹馬,給牠休息,吃好的草料,待養好身子,牠就能四蹄生風,疾馳而去,根本不必鞭打。

 

治肝之法

道理應該很易明:面對抑鬱的人,中醫要做的,是養肝木為主,疏肝鬱為副。養肝木,有很多好藥,熟地、白芍、當歸、川芎 (四物湯?) 是很好的,杞子、阿膠、女貞子、墨草蓮、首烏也很好,還有嗎?黃耆、桂枝、紅棗也可以用啊!其實,我們可以選擇的藥多的是,但當然,我不主張一大堆養肝的藥全都丟進藥煲,來一劑「超級武器霸王」,而應該仔細分辨每個抑鬱病人相同病機之下的不同,然後有的放矢,藥味少而藥力專,一擊即中!所以,我們很難說得清究竟要如何養肝,但凡刻意給人養肝的方,必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的養肝方 。這是《老子》所謂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很玄嗎?不玄!不明就玄,明了就不玄。

 

當然,還有些較嚴重的抑鬱病人,我們要同時散肺,以削弱肺金的降歛作用,因為,肝木之弱,也就是肺金之強。怎樣散肺?麻黃湯、麻杏甘石湯、大青龍湯、麻黃附子細辛湯等等都是,說來說去,總離不開麻黃。的確,這是一味散肺之力很強的中藥。麻黃很強不敢用,是否沒有代替品?有啊,薄荷、蟬衣、千層紙、蔥白等都可以。

 

養肝、疏肝、散肺,就是治療抑鬱的大原則。想要確實處方?還是哪句,「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不是故弄玄虛,實際上,真的要依據個別病人的情況而定,開出的處方才能湊效。對抑鬱病,「養肝疏肝散肺法」是一定湊效的,但定一個「養肝疏泄散肺湯」給所有病人,稍見療效是僥倖,不見療效卻是理所當然的。

 

岐黃景略